close

 

看完電影飢餓遊戲:星火燎原之後,立馬在博客來下訂單,想在短期內嗑完飢餓遊戲三部曲

這種慾望很明確,哈 

因為書剛到我只花了三天就把第一集看完了 

接著迎接連續上班的日子,利用通車時間慢慢的消化剩下兩本 

都覺得太厲害了,可是看完之後又覺得好空虛 

 


 

 

 

我覺得不論改編劇本好壞與否,電影跟小說本來就無法做比較的

所以我當作是兩種作品來看,互補了彼此缺乏的東西

文字細膩的敘述成串之後才會是小說

但是電影又截然不同,電影是濃縮小說裡精華的部份,擷取其中

短短了兩個多小時傳遞與小說差不多的情節給觀眾

不論給了觀眾多少想像空間

要記住的是,是觀眾自己本身賦予意義

好與壞也是自己認為

 

 


 

 

 第一次接觸是看了電影,可看了小說之後有了非常不同的感觸

不論是電影還是小說都帶給我深深地感動

小說裡的凱妮絲只是個青少年,但電影詮釋的凱妮絲更加成熟穩重

我想我會更喜歡電影裡的凱妮絲

如果看了小說,才會知道凱妮絲本身多麼的只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也許坦白來說,充滿了自我、自私、年輕洋溢著熱血,充滿著復仇的烈火 

更多的是他坦承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不如電影裡那樣這麼受人喜愛

小說的凱妮斯便是如此

比較有趣的是,因為電影著重的核心不同,刪去了許多也許旁人也感興趣的橋段 

像是黑密契那年自己參加的飢餓遊戲,他是如何贏得勝利,又是為何自暴自棄

或是凱妮絲為何這麼漠視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是如何遭受重大打擊使得一個小女孩要背負起全家的家計

電影跟小說裡最棒的一個角色,我覺得是艾菲純克特

小說讓艾菲的形象、角色特質深植人心,看到電影裡的艾菲更不用說,像是小說走出來的一樣

 

 

 

小說用第一人稱,也就是凱妮絲的角度去看待身旁發生的事情,迷人之處大概就是自己也會像凱妮絲一般

有時不明究理覺得這世界真的很不公平,偏偏是他參加了飢餓遊戲

所以是不是被選上當貢品的那一天,他的命運就被註定好,是革命的象徵,但是真正推動革命的

是幕後那些對什麼權利自由爭得你死我活的人們

凱妮絲根本沒有當革命的料,他不服從命令,他只做他自己,只關注自己所在乎的事情

這個世界要死要活他都不在乎,在第三集裡被政權鬥爭搞得疲憊崩潰的凱妮絲

只要能好好的活著,他在乎的人們都在身邊也都過著好端端的生活,一切都不會這麼複雜

愛情戲碼在小說裡的成份少之又少,從個人拉到世界觀,凱妮絲不過是鬥爭底下被犧牲的一個精神象徵

為何史諾和科茵將他視為眼中釘,因為凱妮絲不受控制,以至於每個權利相當的人都想要他的命

直至最後落得了精神錯亂的美名,新任總統才將他安置回已經不負存在的故鄉,讓他自生自滅,反正也已不構成政權威脅

到了結局,氣氛仍然凝重,身心受創疲憊的人們還是必須過活

生活,已是他們眼皮下能做的事

 


 

 

看電影我本來就很喜歡比德,因為自從參加飢餓遊戲

自始自中他都只是為了別人而賣力的演出自己

電影沒有明顯表現的,比如凱妮絲第一次參加飢餓遊戲,看到比德跟專業貢品在一起

他鋸下樹枝上的追蹤殺人蜂窩,他不只是想要自己活命,同時也想殺了在樹下每個人,包括比德

夜晚衝出來的變種怪物,凱妮絲沒命的跑著,全然忘記了腳受傷遠遠被丟在後頭的比德

真的是眨眼的功夫,比德就會被變種怪物吃了

凱妮絲才憶起當下真的只為了保住自己活命

且比德對於黑密契選擇了凱妮絲,確實是感到痛心,不難想像

一個導師指導兩位貢品參加遊戲,但只能有一位能活著走出競技場,黑密契壓的是凱妮絲獲勝

所以資助者的降落傘總是降落在凱妮絲眼前

我想我看電影的時候也沒有多想,卻不知道原來比德什麼都沒有,沒有任何人站在他那邊

黑密契才會嘲笑凱妮絲:「你根本就不配他。」同時愧疚自己在競技場塌陷時,沒能救出被俘虜的比德

 


 

 

也許蓋爾真的是又高又帥又有能力,跟凱妮絲的境遇也差不多

一樣負擔起全家人的生活所需,在森林中巧遇因此默許互相養活彼此的家人

但真正不適合兩個人的是理念完全不同,到了最後凱妮絲要自殺,也不見蓋爾出來制止

我想兩人的界線才因此終於從模糊愧疚中劃清

凱妮絲不用在兩人之間,不論親這個還是吻那個感到不安

 


 

 

讓我惋惜的是芬尼克

因為芬尼克所以才揭曉了許多勝利者從競技場回來之後的改變

為何沉溺於酒精、毒品,只是為了要放棄自己

勝利者的心,進入競技場之後就死了

又怎麼能回到故鄉繼續好的生活

而生活又逐步被政權者剝奪迫害

有時我不經心想,他們都只是孩子呀…

簡直像極了傳統家庭常常出現的景象

單親家庭裡,不論是單爸還是單媽,或是長輩們,總是告訴孩子那個拋棄你的爹娘是罪該萬死

會是每每批評另外一個離去的人,指指點點要孩子記住這些人的面孔

要孩子說出:別提到那個人,這種話

為何要灌輸孩子這樣的觀念?

為何要把自己的厭惡加諸在孩子身上,要孩子與你一起唾棄那個你不喜歡的人

 

 

凱妮絲自己更明白,漠視母親,容忍來自歉疚的關懷,拒絕主動的協助

一而再、再而三的懲罰,同時自己又不好受,為何要嚴厲的對待母親?

人們總是要讓對方謹記自己的受挫,用同樣的方式在讓自己難過

口口聲聲抱怨家庭的束縛,同時質疑家庭的關懷

不是一般青少年正在做的嗎!?

到底為何這麼矛盾呢

人總是無法記取教訓

遊戲設計師普魯塔克所說得,人的記憶總是短暫

他一直忠於自己的職業,以此為樂

到最後仍然是最稱職的遊戲設計師

 

 

 

 

 

 

 

arrow
arrow

    神門安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